大型紀錄片《海上絲路》開拍在即 簽約儀式昨在廣州舉行
  本報訊(記者羅樺琳 通訊員王文琦)昨日,大型紀錄片《海上絲路》啟動工作會議暨四方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廣州舉行。中央電視臺副台長高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新,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曾偉玉,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總監助理王新建,中央電視臺新影製作中心紀錄電影部主任、著名導演顧筠,廣州市社科聯主席顧澗清等出席簽約儀式。
  《海上絲路》紀錄片是國家廣電總局立項的重點題材影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集團)和廣州市社科聯四方聯合拍攝。
  中央電視臺副台長高峰表示,拍好這部紀錄片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需要,也對我國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新講話指出,廣州作為海上絲路發祥地和改革開放前沿地,是我國兩千年來從未關閉的對外貿易關口,通過拍攝《海上絲路》這部大型紀錄片,有助於擦亮廣州海上絲路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推進廣州海上絲路史跡“申遺”工作。甘新就該紀錄片的攝製工作強調,一是要精心策劃,宣傳廣東、廣州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要精益求精,打造高質量的紀錄片精品;三是要精誠合作,確保按計划進度推進項目。
  文學本:歷時兩年完成 收集數百幅“海圖”
  紀錄片文學本由廣州市社科聯牽頭製作。市社科聯主席顧澗清介紹,文學本歷時2年完成,共12集9萬多字,中山大學等廣州地區高校多位專家參與了學術研討論證會及解說詞的寫作。
  廣州市社科聯委托鄭和下西洋研究會開展“海上絲綢之路海圖”收集工作,就有不少新發現。“目前已經收集到全國、特別是與廣東海上交通貿易相關的海圖數百幅,不僅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既有官方圖樣也有民間收藏,當中一些從未公開展示過,這些都將出現在紀錄片中。”
  顧澗清介紹,“我們希望通過細節反映歷史文化變遷。”比如中國的航海和造船技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領先於世界的。可是後來,為什麼船越來越小了呢?這與清政府有很大關係。即使是在乾隆12年,因為清朝水師難以管理大的船隻,清政府仍下令禁止建造大船。
  導演:籌備50人團隊 紀實手法反映歷史
  該片由國際奧委會第29屆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顧筠擔任總編導。顧筠介紹,以往這類紀錄片,往往採取考古取證的方式來拍攝,而這次,希望本著探索、發現的精神,採取紀實的手法來講述歷史。
  作為國家廣電總局的重大題材及央視科教頻道的重點節目,目前該紀錄片已籌備了5個攝製組,由50人的團隊組成。攝製組將先花3個月的時間踩點,然後進行為期一年的拍攝,再進行3個月的後期製作,力爭明年年底前完成拍攝。她認為,紀錄片要以調研為基礎,要做到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歷史的影子,前期採訪尤為重要。
  廣州“海絲”申遺官方
  紀錄片文學本完成
  記者還獲悉,在《海上絲路》紀錄片文學本的基礎上,廣州市社科聯也完成了廣州海上絲路申遺官方紀錄片文學本的創作。該文學本以南海神廟及碼頭遺址、光孝寺、懷聖寺及光塔、清真先賢古墓、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等六處“申遺”遺址為核心,展示了廣州作為古代海上絲路始發港的重要地位。
  首次全景式反映海上絲路發展史
  《海上絲路》紀錄片攝製工作將在簽約儀式後正式啟動,該片由國際奧委會第29屆奧運會官方電影總導演顧筠擔任總編導,計劃拍攝12集,每集40分鐘,內容包括秦漢啟航、通海夷道、西學東漸、行商興衰、開放前沿、和平方舟等。該片攝製完成後將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
  據瞭解,這也是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完整紀錄片。以往,“絲路”題材的紀錄片多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該紀錄片將首次全景式反映我國海上絲路的發展。  (原標題:奧運會電影導演來拍《海上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57ouqyj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