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參考消息網4月29日報道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一書,通過作者瑪雅與十幾位著名專家學者的對話,從不同角度探討總結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經驗,對“中國為什麼能”這一叩問做出了響亮回答。
  瑪雅:中國經濟到了結構性調整的困難階段,增長速度放緩。國內多數經濟學家對未來時期的經濟形勢不樂觀,認為增速將繼續下滑。你卻樂觀地認為,每年8%的增長潛力可維持20年。你的根據是什麼?
  林毅夫: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實現了33年9.8%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有沒有可能持續下去,再維持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呢?我對此持肯定態度,我的觀點是基於後發優勢的潛力。
  200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只有美國的21%。這表明,中國與工業化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仍然巨大。因而中國能在彌補差距之前,繼續享受其後發優勢帶來的好處。根據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在同一發展時期的經驗來分析,中國應該有潛力再維持20年8%的增長。20年後,中國的人均收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可能會達到美國的50%,中國的總體經濟規模將是美國的兩倍。即使按照市場匯率來計算,中國經濟也會達到與美國同等規模。
  瑪雅:但是你也看到房價高漲、收入分配不公、腐敗、環境污染等問題對民眾信心的影響,你對中國發展前景仍然感到樂觀,這是為什麼?
  林毅夫:我一再講我不是樂觀者,我是客觀者。樂觀者忽視問題的存在,只講可能性,把可能性當成現實性。悲觀者只看到問題,看不到機會,變成“中國崩潰論”。客觀者是說,潛力我們知道,問題我們也承認,然後看看這些問題有沒有可能解決、怎麼解決。你也說了,我看到了目前一些問題對民眾信心的影響,我並不迴避問題。所以我不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是一個客觀主義者。當前出現的增長放緩,我認為主要是周期因素。當然我並不是說中國沒有結構性的問題,還是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
  瑪雅:你在《解讀中國經濟》一書的前言中指出:國際上通常以國外現有理論為框架來解讀中國經濟現象,非但不能客觀地分析判斷,其觀點還經常摻雜著意識形態和政治的偏見。我們知道,西方模式是“自由市場+民主政治”。西方學界很多人一直質疑批評中國改革,不僅是因為中國沒有採用他們所主張的“休克療法”,還因為中國沒有如他們所願實行西方民主。
  林毅夫:很多西方學者認為,現代民主政制是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制度條件。事實上,即使是歐美老牌發達國家,憲政民主政制也是逐步演進而來的。19世紀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直接照抄美國憲法的拉美國家,以及二戰後擺脫殖民統治、直接繼承英美民主政制的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還有許許多多非洲國家,不但沒有邁向發達的工業化國家,而且長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或低收入陷阱的泥沼之中。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福山最近有篇論文《什麼是治理》。他指出,憲政民主既不是好治理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
  不論發展水平高低,一個國家作為上層建築的各種制度安排都是內生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和交易規模的擴大,人民財富的普遍增長,相應的規範市場交易和人與人、民眾與政府之間互動的制度安排也必須與時俱進地完善。但是,一個國家即使到了高收入發達階段,有了相應的現代憲政民主體制,也不能保證一勞永逸地持續發展。日本在1991年以後長達20多年的停滯、2008年美歐發達國家的金融危機都說明,即使有西方學界所認為的理想的現代民主政制,也不能保證這些國家的政府和領導人不被利益集團綁架,不能保證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瑪雅:你在那本書的前言中還坦言:解讀中國經濟並非不能有模式,只是必須有新的模式。這個表述可不可以理解為,中國模式不但存在,而且應該以中國的理論和話語來加以總結,做出解釋?
  林毅夫:可以這麼說。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是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以漸進的方式進行的。當時許多政策一齣台即遭到國際學界的普遍批評,但是中國經濟卻在一片非議聲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讓世人為之驚嘆的成果。而與之相反的是,1990年代蘇聯和東歐國家根據當時國際普遍接受的理論進行政治改革和“休克療法”,卻導致國家解體、經濟崩潰和長期停滯。1970年代末中國開始改革的同時,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在國際發展機構的指導下,按照當時流行的理論和共識進行各種改革。但是30多年過去了,卻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經濟增長率比改革前還要低,原有的經濟、社會危機也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愈加嚴重了。
  以上經驗和事實說明,目前國際上尚缺乏成熟的理論,可以用來指導發展中國家和正在轉型中的國家有效推動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的發展和轉型,使這些國家既快又好地實現現代化。
  瑪雅:對於中國學界來說,這種理論缺失是否意味著一個挑戰,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機會?
  林毅夫:是的。但要實現理論創新,中國的知識分子必須擺脫去“西天取經”的思維定式,在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深入瞭解中國的歷史,積極研究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過去百餘年來現代化探索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以及當前國內國際社會的現實,創造性地構建出一套能夠揭示中國現代化問題的本質、面臨的限制和機遇的新的理論觀點、思想體系。只有中國的知識分子才能以其科研成果引領社會思潮,以其教學活動培育一批又一批瞭解中國國情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問題解決之道的高素質人才,掌握未來發展中出現的機會,剋服改革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實現民族復興大業,使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原標題:獨家:一個“客觀主義者”對中國發展模式的解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u57ouqyj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